对话沃尔沃袁小林:站在浪潮之前

来源:大豫汽车 时间:2020-08-25 23:50:51

采访 | 王秋凤

撰文 | 常岩

2019年,注定是汽车厂商不太愿意面对数字的一年,从去年起就已然被预料到的车市寒冬,正用一个个代表负增长的数字给这个年份加上注脚。

生而拥有北欧基因的沃尔沃,却在这场寒冬中展现了属于北欧人的坚韧和底蕴,不仅在中国的销量等数字依然保持上扬,相对于哀鸿一片的市场也更为亮眼。



今年1-8月,沃尔沃在中国销售各款车型共计94592辆,相比去年同期增长14%。

回看沃尔沃汽车集团全球高级副总裁、亚太区总裁兼CEO袁小林的履历,你会发现他曾在BP集团任职,又参与了2010年吉利对沃尔沃汽车的并购,极强的管理与经济的标签,让他身上有了浓浓的理性与数字的味道。



于是,袁小林眼中的沃尔沃,是否能给我们展现出一个全新的视角?

从“即将消失的品牌”到“放虎归山”

回想起2010年的那场收购,袁小林能想到的除了传奇,还有当时各方的质疑。

巨变的时代必定裹挟着冲突的元素,当时,福特是金融危机后唯一一个没有破产过的美国大型汽车公司,但置身其中的沃尔沃已经处于一种挣扎的状态;收购故事中的另一方吉利在当时还是一家中国的初创公司,在世界汽车文化中属于绝对的新来者,这样的一场收购,被质疑也在情理之中。

而这之后十年中,沃尔沃用自己不断成长的事实让那些当初悲观的论调都埋入了故纸堆,这次收购也成为中国企业海外收购的经典案例,靠的是什么?

“这个世界是按照规律运行的,是经济也好,还是事物的本身发展,都不大可能有神奇的东西发生。”袁小林这样说到,“但凡是看似神奇的事情,都要通过一步一步的努力去达成。”



这些“一步一步的努力”,最终形成的是沃尔沃的体系力。这种体系力,本质是“注重商业的基本逻辑,建立完善、高效、符合市场和企业本身特性的组织结构和机制”。

通过治理模式的搭建和完善,沃尔沃实现了在发展全过程中清晰高效的运行机制和各个环节的协调一致,并由此打下了稳固的底层基础。

体系力让沃尔沃汽车实现了在销售等各领域的快速发展,更为重要的是,沃尔沃从过去以瑞典和北欧为核心的企业,真正成长为一家全球性的企业,在以中国为核心的亚太市场、以美国为核心的美洲市场、以瑞典为核心的欧洲三大市场同时具备了完善的商务和工业体系。

李书福在收购之初提出的“放虎归山”成为了现实。



沃尔沃发展的红利也影响着整个吉利集团。近来坊间有一种议论,眼看着吉利、领克品牌扶摇而起,又看着极星、路特斯强势发展,这背后或多或少都有着沃尔沃的加持,那么,沃尔沃如何保持自己的独特性和存在感?

对此,袁小林提出了一个核心概念:协同效益。

“人们老在说吉利从沃尔沃拿到了技术,其实我想说的是,技术从哪儿都可以得到,今天的汽车行业是高度的协同化和完整化的”,而对沃尔沃和吉利而言,最重要的是“在同一个集团的架构下,集团内各方对于汽车行业认知和经验的交流, 包括对全球市场竞争经验的交流,中国市场经营模式和实践的交流等等。

作为兄弟企业,这种交流一定是深入和坦率的,对于各自发展都有很强的推动作用。这是非常关键的,也是协同发展的核心,而且这种协同合作不是单方向的,是一个共同努力的过程。”吉利与沃尔沃近年来的发展,充分说明了这种协同的价值和意义。

袁小林“一点也不担心”沃尔沃品牌的价值会因此而受影响,同一个集团面对不同的受众拥有多个品牌,这是优秀汽车集团形成规模优势和协同发展优势的成熟经验,也是行业惯例。同一个集团下各品牌之间的区隔非常明确 “消费者会非常清晰地知道他想要什么”,豪华品牌的特质是最难被撼动的。



沃尔沃是一种价值观

再过100天,就是2020年了。

除了感叹时光易逝之外,更重要的是对沃尔沃汽车在践行愿景的路上扎实前行的敬重。

安全是沃尔沃品牌最鲜明且最牢固的标签,2007年,沃尔沃曾经设定了一项公司愿景“没有人因为驾乘新款沃尔沃汽车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如今距离这项愿景发布已近13年;

另一方面,电气化又成了沃尔沃在面对未来出行的先锋举动,沃尔沃未来计划也涵盖了在下个十年中期公司年销量一半为纯电动的目标。

那对袁小林而言,这两个标签意味着什么?

袁小林的答案颇有些中国哲学中“知行”之辩的味道,“在做事情的时候,不是到‘你知道你能做到’就够了。你知道你能做到,同时你还选择这样去做。”

袁小林说,在商业社会中,处于同一档次和发展水平的竞争对手不会出现极端化的竞争差异,不会一个好到天上,一个差到地下,但是他们之间会有各自鲜明的特点,而这些特点一定是企业根据价值取向和需求所做的选择。

从根本而言,一件产品所表现出来的长板和特质,代表的是这个企业的价值观。



在沃尔沃的眼中,安全是一个价值观问题。令汽车更加安全是沃尔沃能做到的,并且沃尔沃也选择这样去做。“这也是我对沃尔沃汽车感到十分骄傲的地方。它真的是对于生命和自然有着发自内心的尊重。这个生命,不仅仅限于我们人类,而是对所有的生命。

同时,沃尔沃汽车还代表着一种植根于北欧的纯净和简约,这是对生活本质的注重。”

在这样的价值观引导下,沃尔沃在安全上的选择就不会因为商业利益而做出妥协。将重点的安全配置当做选配提供给高价车型是一种行业通行的规则,但在沃尔沃这里,重要的安全功能例如CitySafety、自动驾驶辅助功能都是全系标配。

“我在瑞典的时候看到过一份保险公司的安全报告,沃尔沃的综合安全系数比距离它最近的竞争者,还要高12%左右,而比整个行业的平均表现更要好60%。所以做一个简单的推理,假如以后所有的车都换成沃尔沃,那整个出行的安全程度至少可以提升60%。”

因此,对沃尔沃而言,安全是品牌DNA,每一个发展阶段的核心策略都是需要根据价值观,结合商业逻辑和市场趋势来做出理性的决策。

袁小林曾在石油公司BP任职,因此他坦言,想要让他接受汽车电气化的趋势,并不是哪一个机构、组织这么定义就可以的。最终说服他的,是他看到当前从井口到车(the well to tank),就是从能源最初的状态到最终消耗,排除了所有的干扰因素得出的二氧化碳排放数据。

在目前煤电占比较高的情况下,现在的电动车二氧化碳排放已经优于传统内燃机车了,而未来随着风电、水电等不断发展,电动车的潜力显然更可观。



在问到对电动车销量的预判时,袁小林将答案交给了市场的发展和消费者的选择。对于氢能等其他新能源汽车,他表示“未来百花齐放,我们应以发展的眼光和包容的心态看待任何可能性。”

随波逐流不是沃尔沃的天性

就在我们专访袁小林的现场,摆放着一辆沃尔沃V60,就在之前不久,它刚刚亮相中国市场。

但其实,这辆车早在2018年就密集占据过中国汽车媒体的头条,从海外发布到中国上市的“时滞”,一直是沃尔沃粉丝们关注的话题点之一。



在被问到这个问题的时候,袁小林希望大家能看到现象之后的本质。沃尔沃作为一个全球化的企业,在每个市场都面临着不同的挑战,“一款车型的市场投放,需要考虑商业上、工业上的有效支撑”,“稳扎稳打地在相应市场做好每一款车的生命周期和消费者口碑管理,比起赶时间赶节奏更为重要”。

而市场的成熟,必然伴随着更为成熟的消费者群体的出现。对于一款有价值的产品,更关键的是找到懂得产品价值,愿意拥抱这些价值的消费者。在这个多元化的时代,拥有鲜明风格和差异化优势的产品必须与目标消费者的需求相契合。这也是沃尔沃在今年依然保持销量增长的原因之一。

“你追求的是什么,你代表的是什么,你给客户提供的是什么东西,这一点一定要非常清晰,一定要坚持,因为90多年来你之所以能生存,之所以被人尊重,就是因为有所坚持。这个是本质,是不能变的。”

在最近一年,袁小林这个名字开始被圈外人所知晓,或许还与他一次次与文艺界名人相伴出现有关,从对话高晓松,遇见沃尔沃的诗和远方,到携林志玲出席上海车展,再到最近郎朗成为品牌体验大使,而这些商业代言背后,袁小林也有他独特的思考。

“代言是一种形式,背后最重要的是价值观的趋同,是能够传递品牌想传递的东西”,沃尔沃选人不是看他的流量是否大,而是看“他这个平台上所吸引的人,是不是和我们所追求的价值观念是能够匹配得上”。

“就像我们没法选择历史阶段一样,企业面临的大环境,不是我们能够决定的”,无论是顺势、逆势,无论是买方市场、卖方市场,沃尔沃始终将能力集中在要做和能决定的事情上,“面对市场的起伏变化,我们必须有心态、有能力去面对挑战,永远不应该随波逐流,真正的引领者是源于他的思考力和前瞻力。”



在今年的新年贺词中,袁小林曾写到:美国诗人弗罗斯特写过一首名为《未选择的路》(The Road Not Taken)的诗。诗人在树林里遇到了两条路,久久站立,思忖该选择哪条。最后诗人选择了那条草深蜿蜒、人迹稀少的路前行。

“I took the one less traveled by

And that has made all the difference”

这句诗很大程度就是袁小林希望表达的,始终坚守自己的价值观,而不要被一时的东西迷了眼睛。

恰如沃尔沃汽车90多年的起起伏伏和最近10年来的快速成长所展现的,成功的路往往寂寞,定力和坚守造就真正的不同。而这份坚守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和浮躁的市场可能就是最好的品质。

(转载自腾讯汽车)






本站推荐